• 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分别是: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国家天文台(总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天文学基础前沿研究、天文技术方法创新、观测装置建造运行和空间探测科学应用。国家天文台(总部)设有光学天文、射电天文、星系宇宙学、太阳物理、空间科学、月球与深空探测、应用天文等七个研究部,涵盖40多个科研单元;在河北兴隆,北京怀柔、密云,天津武清,新疆乌拉斯台、红柳峡、慕士塔格,西藏阿里、羊八井,青海冷湖,贵州平塘以及阿根廷圣胡安等地建有天文观测基地或台站。国家天文台(总部)是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依托单位,国际空间环境服务组织中国中心主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主承办单位。国家天文台高水平建成和运行了以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国天眼(fast)为代表的一批国际领先的重要观测设备;拥有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阵列(21cma)、50米射电望远镜、40米射电望远镜、70米射电望远镜、35厘米太阳磁场望远镜、2.16米光学望远镜、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天籁)阵列、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song望远镜等一批重要的天文观测设备。国家天文台(总部)承担了探月工程、行星和小行星探测工程、空间站巡天望远镜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转发式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空间碎片、时空基准等相关科技任务,在我国深空探测、空间科学等前瞻研究和科技攻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天文台与国外多个大学和研究所等天文机构签订多项各类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经常性人员互访活动、共建或改造观测设备等。另外每年还举办数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及数次的出访和来访交流活动,并有多位外国专家在台长期工作。 国家天文台(总部)单独招收研究生,入学后在北京培养。研究生培养方式为国家计划内统招研究生,可单独报考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也可硕博连读。国家天文台(总部80025)的招生专业为天体物理(070401)和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402)及天文技术与方法(0704z1)。天体物理专业适宜天文、物理类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专业适宜数学、力学、测量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适宜光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国家天文台(总部)同时接收博士毕业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热诚欢迎各位优秀学子投身于天文事业中来! 网址:http://www.nao.cas.cn e-mail:edu@nao.cas.cn

单位代码 80025 单位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 邮政编码 100101
联系部门 教育处 联系电话 010-64877291 联系人 马怀宇
电子邮件 edu@nao.cas.cn 目录类别 直博生
网址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计招生 备注
070401 天体物理 15
01 (全日制)超新星;超新星与宿主星系
张天萌
02 (全日制)伽马暴;恒星物理;空间天文学
邓劲松
03 (全日制)伽玛暴;高能天体物理
徐栋
04 (全日制)高能天体物理
苟利军
05 (全日制)高能天体物理;活动星系核与黑洞;空间天文学
刘元
06 (全日制)黑洞的多波段观测;x射线双星;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
王亚楠
07 (全日制)黑洞的多波段观测;银河系三维结构
刘继峰
08 (全日制)黑洞和星系物理;引力波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学
陆由俊
09 (全日制)黑洞和引力波物理;早期宇宙和暗物质暗能量
张云龙
10 (全日制)黑洞吸积理论;x射线双星;活动星系核;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
乔二林
11 (全日制)恒星丰度与银河系化学演化(一)
陈玉琴
12 (全日制)恒星丰度与银河系化学演化(二)
李海宁
13 (全日制)恒星丰度与银河系化学演化(三)
刘玉娟
14 (全日制)恒星丰度与银河系化学演化(四)
赵刚
15 (全日制)恒星丰度与银河系化学演化(五)
赵景昆
16 (全日制)恒星丰度与银河系化学演化;恒星物理
闫宏亮
17 (全日制)恒星物理(一)
张昊彤
18 (全日制)恒星物理(二)
张孝斌
19 (全日制)恒星物理;活动星系核
张彦霞
20 (全日制)恒星物理;银河系结构演化;空间天文学;星系形成和演化
刘超
21 (全日制)恒星物理;银河系三维结构;观测宇宙学;星际介质
陈孝钿
22 (全日制)恒星形成及早期演化;星际介质
李金增
23 (全日制)恒星形成及早期演化;银河系三维结构
武振宇
24 (全日制)恒星演化和星际介质
方玄
25 (全日制)红外天文;空间天文;星际介质
黄茂海
26 (全日制)脉冲星;脉冲星和广义相对论
朱炜玮
27 (全日制)脉冲星;射电天文学
王陈
28 (全日制)射电天文学
张海燕
29 (全日制)射电天文学;高能天体物理
田文武
30 (全日制)射电天文学;雷达天文学
苏彦
31 (全日制)实验室天体物理(一)
梁贵云
32 (全日制)实验室天体物理(二)
王菲鹿
33 (全日制)太阳物理(一)
李婷
34 (全日制)太阳物理(二)
杨尚斌
35 (全日制)太阳物理(三)
杨书红
36 (全日制)太阳物理(四)
张枚
37 (全日制)太阳物理(五)
周桂萍
38 (全日制)太阳物理;太阳及类太阳恒星的磁场和爆发活动
贺晗
39 (全日制)太阳系外行星
王炜
40 (全日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郭琦
41 (全日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红外天文;空间天文学
刘凤山
42 (全日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活动星系核;恒星形成
戴昱
43 (全日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活动星系与黑洞
邹虎
44 (全日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学
李然
45 (全日制)星系形成与演化;恒星形成;时域天文
吴宏
46 (全日制)星系形成与演化;活动星系核与黑洞;恒星形成;红外天文
蔡肇伟
47 (全日制)星系形成与演化;宇宙学
李楠
48 (全日制)银河系;星系形成与演化
薛香香
49 (全日制)银河系及近邻宇宙起源与演化;恒星物理
向茂盛
50 (全日制)宇宙大尺度结构;射电天文学
王有刚
51 (全日制)宇宙学(一)
陈学雷
52 (全日制)宇宙学(二)
高亮
53 (全日制)宇宙学(三)
高长军
54 (全日制)宇宙学(四)
巩岩
55 (全日制)宇宙学(五)
秦波
56 (全日制)宇宙学(六)
赵公博
57 (全日制)宇宙学;射电天文学
徐怡冬
58 (全日制)宇宙学;星系形成
王杰
59 (全日制)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一)
盘军
60 (全日制)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二)
詹虎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01 (全日制)空间碎片研究及工程应用技术(一)
甘庆波
02 (全日制)空间碎片研究及工程应用技术(二)
刘静
03 (全日制)天文地球动力学
马利华
04 (全日制)天文时空参考基准
平劲松
0704z1 天文技术与方法
01 (全日制)大视场巡天和星系物理
邹虎
02 (全日制)大型射电望远镜结构分析;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
李辉
03 (全日制)光学天文数据处理
张昊彤
04 (全日制)光学综合孔径技术
姜爱民
05 (全日制)红外仪器相关技术(光学、机械、电子学、热学、软件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
林佳本
06 (全日制)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航天应用技术
甘庆波
07 (全日制)空间碎片观测与预报技术
刘静
08 (全日制)空间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天文图像处理;天文信息技术
刘超
09 (全日制)空间天文信息技术
左维
10 (全日制)空间天文信息技术;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天文信息技术
黄茂海
11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一)
陈学雷
12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二)
姜鹏
13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三)
孔德庆
14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四)
平劲松
15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五)
苏彦
16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六)
田文武
17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七)
张海燕
18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八)
朱炜玮
19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大型射电望远镜结构分析
姚蕊
20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天文数据处理方法
吴锋泉
21 (全日制)射电天文技术方法;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天文图像处理
蔡肇伟
22 (全日制)时域恒星天文观测技术
王炜
23 (全日制)时域恒星天文观测技术;天文仪器与方法;天文图像处理
吴宏
24 (全日制)时域天文观测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天文选址技术与设备
刘立勇
25 (全日制)太阳活动预报方法
周桂萍
26 (全日制)天文技术与方法
刘继峰
27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一)
陈建军
28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二)
罗阿理
29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三)
闫宏亮
30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四)
赵刚
31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五)
赵景昆
32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时域恒星天文观测技术
吴潮
33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天文图像处理(一)
李楠
34 (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天文图像处理(二)
张天萌
35 (全日制)天文探测方法与技术
王建峰
36 (全日制)天文图像处理;时域恒星天文观测技术
武振宇
37 (全日制)天文信息技术;天文数据处理方法(一)
崔辰州
38 (全日制)天文信息技术;天文数据处理方法(二)
张彦霞
39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一)
段然
40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二)
姜晓军
41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三)
王东光
42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测控技术与仪器;光学工程;
张勇
43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射电天文技术方法
李金增
44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天文数据处理方法
詹虎
45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天文探测方法与技术;空间天文仪器
侯俊峰
46 (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天文图像处理
刘凤山
47 (全日制)卫星导航
马利华
48 (全日制)行星遥感与数据处理技术
任鑫
49 (全日制)行星遥感与制图
刘建军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