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首批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首批批准按一级学科(化学)授予学位,2008年获材料学博士授予权,2020年获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所现有1个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怀柔科学中心,1个分析测试中心;有七个招生专业: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型硕士);共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4个。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院和所级引进优秀青年人才97人。现有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10人。化学所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8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 化学所2025年预计招收141名研究生(含推免生),其中:108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择优硕博连读),33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择优硕博连读)。本目录中为2025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化学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同时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硕士研究生。凡符合报考条件者,请在国家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请填报研究方向,并及时上网查看信息(http://www.ic.cas.cn/jyc/),其他有关情况与我所招生办联系。 热忱欢迎应届(历届)本科毕业生、立志深造的青年报考化学所!
单位代码 | 80032 | 单位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 邮政编码 | 100190 |
联系部门 | 招生办公室 | 联系电话 | 010-62544602 | 联系人 | 张彤 |
电子邮件 | yjsb@iccas.ac.cn | 目录类别 | 直博生 | ||
网址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302 分析化学 | 41 | ||
01 (全日制)分子识别与分析、药物分子设计 |
上官棣华
|
||
02 (全日制)生物质谱 |
聂宗秀
|
||
03 (全日制)纳米孔单分子技术 |
吴海臣
|
||
04 (全日制)电分析化学;微纳米尺度离子传输及分析应用 |
于萍
|
||
05 (全日制)质谱分析、临床质谱、组学分析 |
赵镇文
|
||
06 (全日制)光学探针、成像分析方法 |
史文
|
||
07 (全日制)化学成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张鹏飞
|
||
08 (全日制)动态核极化增强固体核磁共振的方法与应用 |
毛佳飞
|
||
070303 有机化学 | |||
01 (全日制)催化不对称合成 |
范青华
|
||
02 (全日制)超分子化学,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 |
陈传峰
|
||
03 (全日制)糖类天然产物的合成,糖化学生物学及药物化学,糖类药物的合成技术 |
俞初一
|
||
04 (全日制)有机合成化学 |
叶松
|
||
05 (全日制)选择性合成方法学 |
杜海峰
|
||
06 (全日制)有机合成 |
刘利
|
||
07 (全日制)过渡金属催化,氮气和二氧化碳等高效转化 |
王从洋
|
||
08 (全日制)超分子化学、生物催化 |
王德先
|
||
09 (全日制)超分子催化;有机合成 |
王其强
|
||
10 (全日制)化学生物学、生物有机化学、rna治疗 |
程靓
|
||
11 (全日制)有机电化学合成 |
付年凯
|
||
12 (全日制)光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 |
孟庆元
|
||
13 (全日制)不对称催化机理研究 |
郝伟
|
||
14 (全日制)有机固体的设计合成,物性与结构研究 |
朱道本
|
||
15 (全日制)有机功能分子的合成、组装与光电功能研究 |
张德清
|
||
16 (全日制)生物活性导电高分子与生物传感、生命化学研究 |
王树
|
||
17 (全日制)π-共轭分子材料及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器件 |
于贵
|
||
18 (全日制)功能分子材料 |
徐伟
|
||
19 (全日制)有机功能分子的合成及其光电应用 |
张关心
|
||
20 (全日制)有机光电分子设计、合成及生命化学应用 |
白昊天
|
||
21 (全日制)共轭大环化学 |
李彦邦
|
||
070304 物理化学 | |||
01 (全日制)理论和计算化学,势能面构建和非绝热动力学,大气和燃烧化学,分子光谱和反应,动力学理论方法发展 |
边文生
|
01-11方向可招收物理专业学生。 | |
02 (全日制)团簇化学、天体化学 |
郑卫军
|
||
03 (全日制)界面非线性光谱及超快动力学,无标记非线性光学成像 |
张贞
|
||
04 (全日制)星际化学,激光化学,分子光解离,离子-分子反应,基元反应动力学 |
高蕻
|
||
05 (全日制)星际分子反应动力学 |
朱铖
|
||
06 (全日制)大气环境化学;大气光氧化;气溶胶化学;质谱学;光谱学 |
葛茂发
|
||
07 (全日制)团簇化学,催化机理,激光光谱 |
何圣贵
|
||
08 (全日制)理论与计算化学 |
史强
|
||
09 (全日制)簇合物化学,团簇催化,质谱光谱学技术 |
骆智训
|
||
10 (全日制)大气化学与健康环境 |
王炜罡
|
||
11 (全日制)理论计算化学、人工智能化学 |
白书明
|
||
12 (全日制)纳米科技 |
白春礼
|
||
13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与能源化学 |
万立骏
|
||
14 (全日制)纳米材料和纳米电子器件的研制;新型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材料;基于富勒烯的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 |
王春儒
|
||
15 (全日制)纳米与多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宋卫国
|
||
16 (全日制)电化学储能、二次电池、新能源材料 |
郭玉国
|
||
17 (全日制)表面功能纳米结构与材料 |
王栋
|
||
18 (全日制)清洁能源转换纳米材料与器件;氢能电催化 |
胡劲松
|
||
19 (全日制)纳米能源化学、电池材料表界面 |
曹安民
|
||
20 (全日制)界面电化学 |
文锐
|
||
21 (全日制)二次电池电化学反应过程、储能机理及界面化学 |
辛森
|
||
22 (全日制)电化学反应界面过程研究,电化学原位成像与谱学研究 |
郎双雁
|
||
23 (全日制)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 |
李永舫
|
||
24 (全日制)分子基材料聚集态结构和性质 |
李玉良
|
||
25 (全日制)分子材料与器件 |
刘云圻
|
25-30研究方向可招收物理专业学生。 | |
26 (全日制)理论和计算化学/有机光电子学 |
易院平
|
||
27 (全日制)分子/纳米材料与器件 |
江浪
|
||
28 (全日制)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器件 |
郭云龙
|
||
29 (全日制)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董焕丽
|
||
30 (全日制)二维有机纳米材料与光电器件 |
陈建毅
|
||
31 (全日制)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
狄重安
|
||
32 (全日制)有机光伏材料和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孟磊
|
||
33 (全日制)无机/有机杂化聚集态结构与性质 |
刘辉彪
|
||
34 (全日制)单分子电子学性质和功能研究 |
臧亚萍
|
||
35 (全日制)分子光电子学,有机光电探测/光催化 |
林禹泽
|
||
36 (全日制)碳基分子材料与光电应用 |
李勇军
|
||
37 (全日制)二维材料设计、可控制备及性质理论研究 |
董际臣
|
||
38 (全日制)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 |
朱晓张
|
||
39 (全日制)二维材料、有机电子学 |
郑健
|
||
40 (全日制)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 |
黄长水
|
||
41 (全日制)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
王翰林
|
||
42 (全日制)光电功能材料与激发态化学 |
姚建年
|
||
43 (全日制)光催化与环境光化学 |
赵进才
|
||
44 (全日制)有机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 |
赵永生
|
||
45 (全日制)微量有毒有害物的新光化学检测方法;新型传感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车延科
|
||
46 (全日制)生物和人工光合作用;金属酶催化中心结构、机理及其模拟 |
张纯喜
|
||
47 (全日制)光催化,环境光化学 |
陈春城
|
||
48 (全日制)激发态化学:自旋调控与磁场效应 |
张闯
|
||
49 (全日制)环境光催化,人工光合成 |
盛桦
|
||
50 (全日制)光催化,电化学 |
章宇超
|
||
51 (全日制)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 |
闫永丽
|
||
52 (全日制)先进磁共振技术应用;环境自由基化学;光催化中的电子、原子转移机制 |
李骥堃
|
||
53 (全日制)光响应有机分子、高分子组装体 |
张一帆
|
||
54 (全日制)有机光功能材料 |
董海云
|
||
55 (全日制)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发光材料与器件 |
王康
|
||
56 (全日制)功能性分子组装体 |
刘鸣华
|
||
57 (全日制)复杂流体相行为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清洁介质中化学反应与材料制备 |
韩布兴
|
||
58 (全日制)胶体界面化学 |
王毅琳
|
||
59 (全日制)离子液体化学,二氧化碳/可循环碳资源催化转化 |
刘志敏
|
||
60 (全日制)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多孔材料;绿色溶剂性质及其应用 |
张建玲
|
||
61 (全日制)纳米催化材料设计,可再生碳资源绿色转化 |
刘会贞
|
||
62 (全日制)胶体与界面体系调控的先进功能材料 |
陈鹏磊
|
||
63 (全日制)dna自组装,双亲自组装,冷冻透射电镜,膜蛋白组装 |
董原辰
|
||
64 (全日制)绿色催化,碳资源转化利用,纳米材料可控制备 |
孙晓甫
|
||
65 (全日制)生物大分子药物,药物载体,mrna疫苗 |
吕雪光
|
||
66 (全日制)绿色溶剂性质研究;材料合成和催化反应中的溶剂效应 |
康欣晨
|
||
67 (全日制)绿色化学,可再生碳资源利用,过渡金属催化 |
钱庆利
|
||
68 (全日制)废弃塑料转化利用 |
林龙飞
|
||
69 (全日制)两亲分子的组装和超分子手性 |
张莉
|
||
70 (全日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催化材料设计合成 |
徐艺
|
||
71 (全日制)功能界面调控 |
宋延林
|
||
72 (全日制)有机功能材料的组装与图案化 |
乔雅丽
|
||
73 (全日制)纳米防冰材料、冰系组装、低温固相界面化学 |
刘杰
|
||
74 (全日制)时空分辨超快反应动力学,工况载流子动力学的机理研究 |
许子豪
|
||
75 (全日制)重大任务专项 |
王树
|
75.报名时不指定导师,录取后确定导师 | |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01 (全日制)单链高分子物理、多电荷大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动力学、高分子表界面 |
赵江
|
||
02 (全日制)多尺度模拟计算方法学与人工智能驱动的高精度分子模拟,高分子体系的结构、动力学、相行为、非线性流变学研究 |
郭洪霞
|
||
03 (全日制)胶体-高分子相互作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
邱东
|
||
04 (全日制)有机太阳能电池 |
侯剑辉
|
||
05 (全日制)高分子合成方法学,活性/可控聚合方法,序列精确高分子合成,拓扑高分子合成与应用 |
张科
|
||
06 (全日制)软物质化学与物理 |
刘冰
|
||
07 (全日制)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性能纤维材料 |
刘瑞刚
|
||
08 (全日制)功能软物质材料、人工细胞 |
乔燕
|
||
09 (全日制)生物医用高分子、药物和基因递送;纳米医学;生物安全材料、生物安全化学 |
肖海华
|
||
10 (全日制)带电高分子体系的表界面性质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设计 |
江剑
|
||
11 (全日制)仿生材料与材料循环利用 |
赵宁
|
||
12 (全日制)多尺度自组装带电软物质—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 |
贾迪
|
||
13 (全日制)高分子物理与新材料创制 |
王笃金
|
||
14 (全日制)聚合物杂化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多组分多相聚合物复合材料 |
阳明书
|
||
15 (全日制)烯烃配位聚合及聚烯烃可控分子改性 |
董金勇
|
||
16 (全日制)聚合物动力学与流变学 |
刘琛阳
|
||
17 (全日制)新型聚酯材料;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
李春成
|
||
18 (全日制)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
张军
|
||
19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关联与加工制备;新型聚酰胺材料研究与开发 |
董侠
|
||
20 (全日制)碱性阴离子交换隔膜制备,高分子合成 |
尤伟
|
||
21 (全日制)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 |
赵彤
|
||
22 (全日制)有机硅材料,可瓷化含硅聚合物及其应用 |
徐彩虹
|
||
23 (全日制)高性能有机硅材料;有机硅化学 |
张志杰
|
||
24 (全日制)界面与粘结功能材料 |
黄伟
|
||
25 (全日制)介电功能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 |
符文鑫
|
||
26 (全日制)耐高温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
李昊
|
||
27 (全日制)功能性软物质材料制备及其在极端环境,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
费华峰
|
||
28 (全日制)元素有机聚合物 |
张宗波
|
||
29 (全日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
周恒
|
||
0703z1 化学生物学 | |||
01 (全日制)化学生物学;纳米生物医学 |
汪铭
|
||
02 (全日制)纳米生物技术,分子探针 |
姚立
|
||
080502 材料学 | |||
01 (全日制)仿生材料与材料循环利用 |
赵宁
|
||
02 (全日制)胶体-高分子相互作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
邱东
|
||
03 (全日制)电化学储能、二次电池、新能源材料 |
郭玉国
|
||
04 (全日制)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 |
李永舫
|
||
05 (全日制)光电功能材料与激发态化学 |
姚建年
|
||
06 (全日制)生物大分子药物,药物载体,mrna疫苗 |
吕雪光
|
||
07 (全日制)绿色溶剂性质研究;材料合成和催化反应中的溶剂效应 |
康欣晨
|
||
08 (全日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催化材料设计合成 |
徐艺
|
||
09 (全日制)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
张军
|
||
10 (全日制)高分子物理与新材料创制 |
王笃金
|
||
11 (全日制)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 |
赵彤
|
||
12 (全日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
周恒
|
||
13 (全日制)光电功能材料 |
宋延林
|
||
14 (全日制)纳米防冰材料、冰系组装、低温固相界面化学 |
刘杰
|
||
15 (全日制)环境大气催化材料 |
王炜罡
|
||
085600 材料与化工 | |||
01 (全日制)超分子催化;有机合成 |
王其强
|
||
02 (全日制)有机电化学合成 |
付年凯
|
||
03 (全日制)有机太阳能电池 |
侯剑辉
|
||
04 (全日制)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性能纤维材料 |
刘瑞刚
|
||
05 (全日制)生物医用高分子、药物和基因递送;纳米医学;生物安全材料、生物安全化学 |
肖海华
|
||
06 (全日制)二维材料设计、可控制备及性质理论研究 |
董际臣
|
||
07 (全日制)有机光电分子设计、合成及生命化学应用 |
白昊天
|
||
08 (全日制)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 |
黄长水
|
||
09 (全日制)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
王翰林
|
||
10 (全日制)光响应有机分子、高分子组装体 |
张一帆
|
||
11 (全日制)有机光功能材料 |
董海云
|
||
12 (全日制)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发光材料与器件 |
王康
|
||
13 (全日制)分子识别与分析、药物分子设计 |
上官棣华
|
||
14 (全日制)电分析化学;微纳米尺度离子传输及分析应用 |
于萍
|
||
15 (全日制)清洁能源转换纳米材料与器件;氢能电催化 |
胡劲松
|
||
16 (全日制)纳米能源化学、电池材料表界面 |
曹安民
|
||
17 (全日制)功能性分子组装体 |
刘鸣华
|
||
18 (全日制)离子液体化学,二氧化碳/可循环碳资源催化转化 |
刘志敏
|
||
19 (全日制)纳米催化材料设计,可再生碳资源绿色转化 |
刘会贞
|
||
20 (全日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催化材料设计合成 |
徐艺
|
||
21 (全日制)高分子物理与新材料创制 |
王笃金
|
||
22 (全日制)烯烃配位聚合及聚烯烃可控分子改性 |
董金勇
|
||
23 (全日制)碱性阴离子交换隔膜制备,高分子合成 |
尤伟
|
||
24 (全日制)耐高温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
李昊
|
||
25 (全日制)功能性软物质材料制备及其在极端环境,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
费华峰
|
||
26 (全日制)纳米防冰材料、冰系组装、低温固相界面化学 |
刘杰
|
||
27 (全日制)动态核极化增强固体核磁共振的方法与应用 |
毛佳飞
|
||
28 (全日制)重大任务专项 |
王树
|
28.报名时不指定导师,录取后再确定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