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于1960年创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福建物构所在结构化学基础研究、纳米材料研究、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和晶体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已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形成一个五中心共进(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研究中心、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三地布局、科教融合、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机构。 福建物构所现设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培养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培养点;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1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培养点;电子信息(含控制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领域。现有导师24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7人和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6人,在岗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118人。 2025年我所预计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3名(择优硕博连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8名,专业课统一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同时预计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博士研究生70人,博士研究生主要通过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的形式录取。另外研究所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硕士研究生。福建物构所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待遇,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学子报考我所!欢迎浏览我所网页http://www.fjirsm.ac.cn(研究生教育专栏)了解招考信息。
单位代码 | 80045 | 单位地址 | 福州市高新区高新大道8号 | 邮政编码 | 350108 |
联系部门 | 教育处 | 联系电话 | 0591-63173388 | 联系人 | 陈小波 |
电子邮件 | yjs@fjirsm.ac.cn | 目录类别 | 直博生 | ||
网址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205 凝聚态物理 | 1 | ||
01 (全日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
林文雄
|
||
02 (全日制)激光技术与激光加工 |
刘华刚
|
||
03 (全日制)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
苏辉
|
||
04 (全日制)固体激光材料与器件 |
张戈
|
||
05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体系理论模拟 |
庄巍
|
||
05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体系理论模拟 |
陈浙宁
|
||
070301 无机化学 | 1 | ||
01 (全日制)光/电催化小分子转化 |
曹荣
|
||
01 (全日制)光/电催化小分子转化 |
高水英
|
||
01 (全日制)光/电催化小分子转化 |
黄远标
|
||
01 (全日制)光/电催化小分子转化 |
曹敏纳
|
||
02 (全日制)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洪茂椿
|
||
02 (全日制)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刘永升
|
||
02 (全日制)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陈其辉
|
||
02 (全日制)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陈莲
|
||
03 (全日制)晶态材料,发光/核素分离 |
黄小荥
|
||
03 (全日制)晶态材料,发光/核素分离 |
冯美玲
|
||
04 (全日制)分子间相互作用构建超分子结构 |
黄有桂
|
||
04 (全日制)分子间相互作用构建超分子结构 |
王维
|
||
05 (全日制)框架化学及超分子自组装 |
刘天赋
|
||
06 (全日制)无机光电材料 |
罗军华
|
||
06 (全日制)无机光电材料 |
孙志华
|
||
06 (全日制)无机光电材料 |
李丽娜
|
||
06 (全日制)无机光电材料 |
赵三根
|
||
06 (全日制)无机光电材料 |
刘希涛
|
||
07 (全日制)功能无机固体材料 |
毛江高
|
||
08 (全日制)功能陶瓷材料 |
申仲荣
|
||
09 (全日制)二次离子电池 |
刘天赋
|
||
10 (全日制)稀土功能配合物,超分子结构化学 |
孙庆福
|
||
11 (全日制)稀土、锂萃取材料研究 |
孙晓琦
|
||
12 (全日制)晶态多孔材料设计合成 |
吴明燕
|
||
13 (全日制)配位化学 |
徐刚
|
||
13 (全日制)配位化学 |
王观娥
|
||
14 (全日制)晶态多孔材料 |
袁大强
|
||
14 (全日制)晶态多孔材料 |
苏孔钊
|
||
15 (全日制)团簇与多孔材料研究 |
张健
|
||
15 (全日制)团簇与多孔材料研究 |
方伟慧
|
||
15 (全日制)团簇与多孔材料研究 |
李巧红
|
||
15 (全日制)团簇与多孔材料研究 |
王飞
|
||
15 (全日制)团簇与多孔材料研究 |
谷志刚
|
||
15 (全日制)团簇与多孔材料研究 |
周天华
|
||
16 (全日制)晶态多孔材料;多相催化 |
张腾
|
||
17 (全日制)能源与催化材料 |
朱起龙
|
||
17 (全日制)能源与催化材料 |
林华
|
||
070303 有机化学 | 1 | ||
01 (全日制)有机合成,功能分子 |
鲍红丽
|
||
02 (全日制)功能金属有机化合物 |
陈忠宁
|
||
02 (全日制)功能金属有机化合物 |
张潜翀
|
||
02 (全日制)功能金属有机化合物 |
徐亮金
|
||
03 (全日制)有机合成,不对称催化 |
房新强
|
||
04 (全日制)元素有机,光催化 |
节晓明
|
||
05 (全日制)有机发光材料 |
苏伟平
|
||
06 (全日制)惰性键活化,配合物催化化学 |
苏伟平
|
||
07 (全日制)有机超分子化学和功能材料 |
尤磊
|
||
070304 物理化学 | 1 | ||
01 (全日制)催化与光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 |
郭国聪
|
||
01 (全日制)催化与光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 |
郑发鲲
|
||
01 (全日制)催化与光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 |
王明盛
|
||
01 (全日制)催化与光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 |
徐忠宁
|
||
01 (全日制)催化与光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 |
姜小明
|
||
01 (全日制)催化与光功能材料的结构化学 |
刘彬文
|
||
02 (全日制)光/电催化能源转化 |
曹荣
|
||
03 (全日制)理论与计算化学 |
李春森
|
||
04 (全日制)光电转换材料 |
卢灿忠
|
||
04 (全日制)光电转换材料 |
陈燕鑫
|
||
05 (全日制)人工光合系统材料研制 |
王要兵
|
||
06 (全日制)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器件 |
温珍海
|
||
07 (全日制)过渡金属混合价簇合物 |
吴新涛
|
||
07 (全日制)过渡金属混合价簇合物 |
傅瑞标
|
||
08 (全日制)计算化学方法与应用 |
张璐
|
||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 | ||
01 (全日制)肿瘤生物学 |
陈卓
|
||
02 (全日制)稀土生物医学 |
张云
|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 1 | ||
01 (全日制)绿色能源材料 |
柴国良
|
||
02 (全日制)新颖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陈晨龙
|
||
03 (全日制)无机发光材料 |
陈学元
|
||
03 (全日制)无机发光材料 |
涂大涛
|
||
03 (全日制)无机发光材料 |
郑伟
|
||
04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 |
陈雨金
|
||
05 (全日制)光伏新材料与器件 |
高鹏
|
||
06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 |
官轮辉
|
||
07 (全日制)光功能透明陶瓷 |
郭旺
|
||
08 (全日制)纳米材料三维微观表征 |
韩丽丽
|
||
09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
何超
|
||
09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
王祖建
|
||
10 (全日制)氧化物磁性材料 |
何长振
|
||
11 (全日制)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 |
黄伟国
|
||
12 (全日制)物质微观结构 |
李文木
|
||
13 (全日制)无机光电信息功能材料 |
林航
|
||
14 (全日制)生物3d打印 |
林锦新
|
||
15 (全日制)簇合物和高分子光刻胶 |
林启普
|
||
16 (全日制)氢能关键材料与器件 |
林扬明
|
||
17 (全日制)先进热学功能材料 |
林悦
|
||
18 (全日制)二维材料生长与光电器件 |
刘伟
|
||
19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热电材料 |
罗敏
|
||
20 (全日制)稀土功能高分子材料 |
宋立军
|
||
21 (全日制)电池老化与安全 |
孙丹
|
||
22 (全日制)稀土材料多尺度结晶 |
王燕
|
||
23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 |
吴少凡
|
||
23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 |
王帅华
|
||
24 (全日制)晶体材料与器件 |
郑国宗
|
||
25 (全日制)高性能透明陶瓷 |
周有福
|
||
26 (全日制)c1小分子催化 |
周张锋
|
||
27 (全日制)无机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
朱浩淼
|
||
28 (全日制)水溶性功能晶体材料 |
庄欣欣
|
||
080502 材料学 | 1 | ||
01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
吴立新
|
||
01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
王剑磊
|
||
02 (全日制)稀土基核安新材料 |
杨帆
|
||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 ||
01 (全日制)工业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 |
陈豪
|
||
02 (全日制)机器人传感与电池管理 |
戴厚德
|
||
03 (全日制)遥感信息工程 |
方立
|
||
04 (全日制)无损检测与评价;人工智能算法 |
韩军
|
||
05 (全日制)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
汪凤翔
|
||
05 (全日制)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
解伟
|
||
06 (全日制)机器人适应性控制 |
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