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研究所于2003年成立,是院党组在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青藏高原所以“引领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坚持“高水平、国际化、重服务”理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推动我国青藏高原研究事业进入了国际第一方阵。
截至2023年底,青藏高原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含双聘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各类人才约占在编研究人员的1/3。现设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生态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古学等9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读研究生中留学生37人。正在牵头推进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高质量实施,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各类基金等多项项目。研究所每年秋季招生一次硕士,均为学术型,在学期间每年可享有3.3-3.7万元的奖助学金,野外工作期间可享有每人每天650元的包干高原补助,鼓励积极申请国科大和研究所的各类冠名奖学金。
2025年预计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3名,其中推免硕士生约26名(本目录中为2025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培养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相关招生信息请关注研究所网页(http://www.itpcas.cas.cn/new_yjsjy/),热忱欢迎愿意深造的有志青年报考青藏高原所!
单位代码
|
80171
|
单位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
邮政编码
|
100101
|
联系部门
|
科研教育处
|
联系电话
|
010-84097105
|
联系人
|
王利强
|
电子邮件
|
wanglq@itpcas.ac.cn
|
目录类别
|
|
网址
|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60100 考古学
|
2 |
|
01 (全日制)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
|
|
以实际招生数量为准
|
02 (全日制)旧石器考古
|
|
以实际招生数量为准
|
070501 自然地理学
|
7
|
|
01 (全日制)地球系统科学
|
|
|
02 (全日制)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
|
|
|
03 (全日制)地貌与环境变化
|
|
|
04 (全日制)湖泊环境过程与全球变化
|
|
|
05 (全日制)环境变化与过程
|
|
|
06 (全日制)亚洲粉尘与冰冻圈环境
|
|
|
07 (全日制)三极微生物及气候环境变化
|
|
|
08 (全日制)生物地球化学与气候环境变化
|
|
|
09 (全日制)环境变化与污染
|
|
|
10 (全日制)水文气象与环境过程
|
|
|
11 (全日制)多圈层水文过程及气候变化
|
|
|
12 (全日制)水文水资源与全球变化
|
|
|
13 (全日制)寒区地表水文
|
|
|
14 (全日制)气候与环境变化
|
|
|
15 (全日制)冰冻圈与大气环境
|
|
|
16 (全日制)气候变化与机制
|
|
|
17 (全日制)冰冻圈气候与环境变化
|
|
|
18 (全日制)第四纪孢粉学
|
|
|
19 (全日制)第四纪冰川与气候重建
|
|
|
20 (全日制)湖泊现代过程与环境变化
|
|
|
21 (全日制)风成沉积与环境变化
|
|
|
22 (全日制)生态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
|
|
|
23 (全日制)区域水循环与气候变化
|
|
|
24 (全日制)流域水文及其物质迁移的物理机制
|
|
|
25 (全日制)大气环境
|
|
|
26 (全日制)气候环境变化和冰川变化
|
|
|
27 (全日制)环境污染与全球变化
|
|
|
28 (全日制)冰冻圈环境
|
|
|
29 (全日制)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
|
|
|
30 (全日制)气候变化与水循环
|
|
|
31 (全日制)高寒区土壤侵蚀与河流输沙
|
|
|
32 (全日制)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
|
|
|
33 (全日制)古环境dna
|
|
|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4
|
|
01 (全日制)数据同化
|
|
|
02 (全日制)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
|
|
03 (全日制)湖泊遥感
|
|
|
04 (全日制)区域气候变化,大数据分析
|
|
|
05 (全日制)水文遥感与模拟
|
|
|
06 (全日制)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
|
|
|
07 (全日制)寒区旱区陆面过程参数化
|
|
|
08 (全日制)地球系统模拟建模
|
|
|
09 (全日制)积雪遥感及其环境效应
|
|
|
10 (全日制)高寒陆面过程(冻土与积雪)
|
|
|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2
|
|
01 (全日制)大气边界层观测及卫星遥感应用
|
|
|
02 (全日制)微气象过程和卫星遥感参数化研究
|
|
|
03 (全日制)陆面数据同化与陆面模式发展
|
|
|
04 (全日制)山地地气相互作用
|
|
|
05 (全日制)陆气相互作用观测与模拟
|
|
|
06 (全日制)高原湖泊的区域气候效应
|
|
|
07 (全日制)碳通量反演
|
|
|
08 (全日制)地表能量平衡及定量遥感
|
|
|
09 (全日制)水体稳定同位素现代过程
|
|
|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
2
|
|
01 (全日制)信息处理技术在地震学的应用
|
|
|
02 (全日制)地震学,光纤地震仪器研发,地球动力学
|
|
|
03 (全日制)壳幔结构反演与构造解释
|
|
|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2
|
|
01 (全日制)地幔岩和矿产资源
|
|
|
02 (全日制)岩石、构造与成矿
|
|
|
03 (全日制)含蒸发岩盆地分析
|
|
|
04 (全日制)岩浆与成矿
|
|
|
070904 构造地质学
|
4
|
|
01 (全日制)构造古地磁
|
|
|
02 (全日制)矿物辐照损伤、高压及热年代学
|
|
|
03 (全日制)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
|
|
|
04 (全日制)构造地球动力学
|
|
|
05 (全日制)古地磁学与构造地质学
|
|
|
06 (全日制)古生物,古环境
|
|
|
07 (全日制)沉积大地构造
|
|
|
08 (全日制)新生代古地磁年代学与构造地质学
|
|
|
09 (全日制)古地磁学与板块重建
|
|
|
10 (全日制)岩石大地构造
|
|
|
11 (全日制)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
|
|
|
12 (全日制)古地磁学与古地理重建
|
|
|
13 (全日制)古高度重建
|
|
|
071300 生态学
|
3
|
|
01 (全日制)森林生态过程与气候变化
|
|
|
02 (全日制)陆面过程与全球变化
|
|
|
03 (全日制)环境微生物
|
|
|
04 (全日制)生态环境变化
|
|
|
05 (全日制)高寒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与全球变化
|
|
|
06 (全日制)高寒植被地理及可持续管理
|
|
|
07 (全日制)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
|
|
|
08 (全日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
|
|
09 (全日制)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
|
10 (全日制)景观生态学
|
|
|
11 (全日制)高山植物生态适应性与气候变化
|
|
|
12 (全日制)全球变化与草地生态学
|
|
|
13 (全日制)灌木年轮生态学
|
|
|
14 (全日制)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反演
|
|
|
15 (全日制)植被遥感与全球变化
|
|
|
16 (全日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
|
|
|
17 (全日制)气溶胶与陆地生态系统
|
|
|